中国花生交易网(
www.huasheng7.com)讯 新世纪以来第14个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而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新思路下,农产品期市亦将出现不小变化。
从产品结构上,供需严重失衡的玉米、大豆是政策调整的重点目标。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国内玉米库存高达2.75亿吨。未来玉米去库存有望加速,各地玉米价格将产生更大的分化。相关人员表示,一号文件就是希望通过市场定价,使国内的市场玉米价格能够有所下降,促使国内玉米跟进口的玉米相抗衡。
调结构成近期重点目标
调结构成为一号文件近期关注的重点目标。之所以将调结构纳入重点目标,是因为国内农产品的“三高”问题突出,即农产品的生产量、进口量与库存量“三量均高”。主要农产品在全面增产的同时,国内粮棉油糖价格开始全面高于国际价格,内外价差不断扩大,亟须调整优化农业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
产品结构上,供需严重失衡的玉米、大豆是政策调整的重点目标,其中玉米去库存的压力较大。2016年末玉米库存高达2.75亿吨,产量为1.96亿吨,而消费量仅有1.78亿吨,过量库存不仅造成浪费,高昂的库存成本也给国家财政带来压力。大豆则严重依赖进口,2016年国内消费进口率超过80%,有效供给不足。
按照一号文件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粮食作物要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
抗衡进口农产品
玉米价格更加市场化以后,各地玉米价格将产生更大的分化。2016年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由于供给量大,东北主产区单吨玉米价格相比其他地区低200元~300元,预计该区域性价格差异将更加明显。
显然,随着一号文件的落地,未来玉米去库存有望加速。在无临储托底价格的情况下,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将降低,玉米年产量趋于下降。从大豆经验看,自2014年大豆临储取消改为直补政策后,年产量明显下滑。因此,通过改革临储制度,将有效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实现去库存。同时,玉米种植将更向优势产区集中,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有利于调整优化玉米种植结构。
从玉米供给侧改革的受益产业来看,玉米深加工是未来陈玉米的主要流向。目前玉米库存中,存储时间超过或即将超过三年的玉米总量约达7000万吨,占整体库存的26%,而这部分陈玉米不再适用于生产饲料或玉米淀粉,发展燃料乙醇将成为消化库存陈化玉米的主要方式。
(来源:证券时报)【原标题:农业调结构对准“三高” 玉米大豆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