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亩产达609.2公斤!昔日盐碱地变成今朝米粮川。
10月27日,营口市西市区盐田复垦示范区,辽宁省种质创新藏粮于技专项课题——辽宁滨海稻区耐盐碱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培育测产会在这里展开。专家组在核心示范区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田块,对辽宁省农科院盐碱地所选育的耐盐碱优质高产水稻——盐粳431进行实收测产,得出上述测产结论。
图为 盐碱地上丰收忙
“这是在原本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造出的良田,产出的每一粒稻谷都是实打实的增量。”辽宁省农科院盐碱地所副所长于亚辉说。
该示范区原为营口盐场,初始含盐量16‰至94‰,属于重度盐碱地,有机质含量几乎为零。“太阳一晒,土壤板结,比砖头还硬。而一下雨,土地又比豆腐还软。”于亚辉说,盐碱地中盐分过高,营养物质含量少,土壤质量差,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别说是要产量,想让作物存活都很难。
2021年,营口国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盐碱地所合作,采取以耐盐碱水稻品种为基础,高效结合工程技术和生物措施对这片盐碱地进行修复治理,按照水盐运动规律来压盐排盐,同时增施有机肥提升地力,让盐碱地里长出了水稻,焕发了生机。
盐粳431是表现最好的品种。记者在现场看到,项目示范区已复垦的1700余亩盐碱地上,水稻整体长势均衡,活秆成熟,不倒伏,无稻瘟病、稻曲病。更重要的是,水稻亩产量超过了600公斤。
“亩产609.2公斤还是很可观的。”于亚辉说,该示范区从前年开始做小面积试验,去年刚刚试水大面积种植,今年就取得了大丰收,且是从无到有的绝对增产。随着今后盐碱地治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稻谷的产量和品质还有提升空间。
不仅如此,在原本的盐田上造良田,还为有效促进全省滨海盐碱地的治理工作打了样,这对于实现辽宁省耕地扩容、提质、增效具有重大意义。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辽宁日报,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4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