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早上9点钟,重庆市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黄任中,又准时出现在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九里村的市农科院蔬菜分中心科研基地。
一到现场,黄任中就走进辣椒育苗大棚,仔细查看辣椒苗长势,并留意前一天给工人们嘱咐的管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虽然辣椒育苗区在220亩的基地里仅占1亩,但却包含了30个品种,其中大部分都是近年来培育的优势新品种,如王牌系列的“艳椒”465、“艳椒”475、“艳椒”485、“渝椒”13号、“渝椒”15号等。
“待这些苗子长成后,它们将被移栽到潼南、璧山等地的辣椒种植基地,向当地种植户进行展示、推广。”
大棚内部,工人们用塑料薄膜从四周又给辣椒苗围上了一层“围裙”防风,厢与厢之间也用塑料薄膜盖上了一层“铺盖”保暖,系列防寒措施将辣椒苗“包裹”得严严实实。
“最近温度低,辣椒苗抵抗力差,做好保温、排湿以及防病很关键。”黄任中说,近期日最低气温只有5℃左右,必须通过保温措施将棚内温度提升在10℃才能保证苗子不受冻害。
除了保温,防治灰霉病也是重中之重。黄任中一边指挥着工人们喷施防病药剂一边告诉记者,去年10月育苗期间重庆气温较高,导致苗子长得比平时快,原本正常越冬时节该有的3片叶现已长到5至6片。
“不仅叶子多,植株也偏大,导致每平方米密度增大,透风、透光性变差,尤其是现在雨水多湿度高,更容易导致灰霉病。”所以,最近黄任中总是跟工人们反复交代,在严格保温的同时,一定要在中午打开大棚通风半小时,排出棚内湿气。
当天,在黄任中的安排下,工人们正在加紧平整另一块地,为下一步分苗做准备,“分苗后能把密度降下来,透气性要好些。”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重庆日报,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4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