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河南全年粮食产量,2021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为1308.84亿斤。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粮食产量连续16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5年超过1300亿斤,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作出了河南贡献。
这份贡献里有河南农机化工作的一份功劳。今年以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南省农机化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农机新发展理念、深化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机高质量发展,全力组织机收,多措并举强化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有力地保障了全省粮食生产,为河南“三农”事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科学谋划狠抓落实 精心组织机收减损比赛
“三夏”大忙,机声隆隆,从南到北,全省8500多万亩小麦,10多天即可完成大规模机收。
现代化农机在改变农业生产节奏的同时,机收造成的粮食损失不容忽视。减少机收损失就是增加粮食产量。“机收损失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就等于增产7亿多斤小麦。”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农机技术中心主任凌中南说。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机收工作。5月17日,河南省政府召开全省三夏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强化农机调度、科学组织机收会战、发挥农机合作组织作用、搞好服务保障。特别是强调要抓好机收减损,做好机具保养更新,加强机手操作培训,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加强作业质量监管。“三夏”期间,全省投入农机410万台(套),联合收割机19万台以上。
9月12日,全省“三秋”农机化生产暨秋粮机收减损工作现场会在郏县举行。会议要求,要把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印制机收减损技术手册和玉米、水稻机收减损宣传页,持续抓好机手培训、宣传动员、技术指导、现场演示、技能比武等工作,让机收减损的技术和措施在农民心中落地生根。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2021年河南省“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应急处置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对小麦机收及减损等工作进行安排。省市县农业农机部门,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机收一线,督促指导,确保工作得到落实。
科学谋划机收减损工作。河南省农机中心多次召开办公会研究工作措施,细化工作方案。在组织好小麦抢收的同时,确保小麦机收减损工作“出实招、见实效”,组织力量编印了10万份《豫见丰收颗粒归仓》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宣传页。开展小麦收获机械质量调查,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麦收期间成功实施。
狠抓减损工作措施落实。河南省农机中心协调主要生产企业安排技术人员、组织维修网点,指导机手开展机具检修,确保将机具状态调试到最佳收获状态,将收获作业损失率降到最低。全省累计检修各类机械302万台。各地农机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和机手科学安排收割时间,选择适宜的机具,因田因时调整参数,高质量完成收获作业,加大田间巡查力度。对出现不按规程操作,损失率较高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纠正,切实把小麦机收损失率降下来。全省各地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接受小麦收获机械质量投诉。
精心组织减损比武大赛。河南省把举办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作为推动粮食收获减损的重要一环。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成立了河南赛区组委会和专家指导组。54名经过精心选拔的优秀机手分别在西平县、尉氏县、郏县、召陵区和滑县5个分赛区进行小麦机收作业大比武。比武前,机手们把自己在机收减损方面的经验进行分享交流,比如:利用二次割刀、调整凹板间隙、适当调整筛片开度、时刻把握行进速度等操作技巧。比武中机手们充分展示了自信的风采、拼搏的精神和娴熟的技能。
减损理念深入人心 机收质量明显提升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强统筹协调,高效完成机收任务。
“三夏”期间全省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20万台,小麦大规模机收作业自5月29日开始,至6月12日基本结束,用了15天,完成了8500万亩小麦收获任务,机收率保持在99%以上。其中,6月5日至6月9日高峰期,5天收获4823万亩,约占到种植面积的56.7%,最高日投入联合收割机14.2万台、最高日收获小麦1085万亩。
7月中旬以来,河南省多地遭受强降雨,秋粮生产遭遇很大困难,全力以赴把“三秋”机械化作业组织好,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就显得分外重要。针对农机进地作业难的实际,河南省坚持分类指导,对墒情适宜、机械可以进地作业的地块,抢抓晴好天气,调集7.3万台收获机械,全力组织抢收;对土壤偏湿的地块,紧急调集、改装履带收获机械3000余台,创造条件抢收。
减损宣传深入民心。各地抓节点节奏,宣传小麦机收减损知识。3月,河南省农机中心通过网络平台开始宣传机收减损知识。5月底前,完成了10万份《豫见丰收颗粒归仓》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宣传页发放工作,同时通过扫描宣传页二维码,还可收看机收减损技术视频讲解。“三夏”期间,全省举办以减损为主要内容的示范演示活动226场次,并采取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册、微信推送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各地配合新闻媒体,对河南省小麦机收减损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报道,社会反响强烈。麦收初期,央视新闻联播、新闻频道等,以“夏收开镰!减少机收损失河南在行动”为题,报道了河南“三夏”小麦机收会战和粮食收获减损工作开展情况。麦收期间,央视关注河南麦收,多次报道河南小麦机收减损工作并给予积极评价。中国网、新华网、新浪网、凤凰网等网络媒体对河南小麦机收和减损工作成效进行了宣传报道。《河南日报》刊发《麦田里上演机收大比武》《降低粮食损耗河南这样做》等系列文章,并在新媒体上推出专题,跟进机收进度、宣传减损技术。省广播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设立《“三夏”走中原》专栏,重点宣传小麦机收及粮食减损,“降低机收损耗就是增加粮食产量”的理念深入民心。
机收质量明显提升。通过机收减损技术的宣传培训和粮食机收减损大比武等一系列活动,农民的减损意识大幅增强,机手的操作技术显著提高,机收作业质量明显改善,收获损失符合作业标准。同时,“三夏”期间河南省组织对驻马店、漯河、南阳、平顶山、开封、兰考6个小麦种植区开展了在用小麦联合收割机质量调查。
推进农机化全程全面发展 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在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环节推动节粮减损取得实效。要减少田间地头收获损耗。着力推进粮食精细收获,强化农机、农艺、品种集成配套,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制定修订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机收减损技术指导规范,引导农户适时择机收获。鼓励地方提升应急抢种抢收装备和应急服务供给能力。加快推广应用智能绿色高效收获机械。将农机手培训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提高机手规范操作能力。
“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将迈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阶段。按照农机发展规划,到2025年,农机装备科技水平明显提升,农机产品质量、可靠性明显提高;作业条件显著改善,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加快拓展,农机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90%以上,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以上。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农机技术中心主任凌中南表示,要将机收减损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粮食生产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贡献机械化力量。一是推进机械化节种减损技术应用。推广精少量播种、种肥同播、水稻机械化种植等机械化技术和机具。二是持续开展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以推动机收作业精细高效、提质减损。广泛开展机收减损大宣传活动,营造广大农机手、全社会关注支持机收减损的浓厚氛围。三是提高农机装备质量。全面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加快淘汰老旧收获机械,促进智能绿色高效收获机械的应用。四是开展农机生产技术服务,加强机手培训。开展机械保养维修、减损技能、安全生产等技术巡回指导,降低收获损失。强化新机手田间操作实训,切实提高规范作业能力。加强突发气象灾害等异常作业条件下的应急服务指挥,减少灾害损失。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从传统农作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颗汗珠摔八瓣”到如今麦收时节不见人、“金戈铁马”纵横驰骋,农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金扁担”不仅挑得越来越好、越挑越稳,也挑起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希望,加快推动河南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河南日报,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4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