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生交易网(www.huasheng7.com)讯 美国大豆产业的优势在哪里?只有了解对手,才能更好地获得竞争优势。
美国大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最终成为无可争议的霸主,表面上似乎与政府大力支持、中国缩减种植有关,实际上则没这么简单。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缩减种植,确实有利于美国大豆崛起,但最近二三十年来,美国大豆称王称霸,则主要是全球化选择的结果。
大豆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两块,一个是物质成本,另一个是人力成本。工业革命以前,大豆基本靠人力和畜力耕种,在北美这样地广人稀的地方,种植大豆完全没有优势。不光大豆没有优势,任何农产品种植都没优势。在那个时代,“人多力量大”,离了人什么都不行。
可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农业机械化以来,多数粮食的生产模式被颠覆掉了。像大豆这样的农产品,无需过多田间护理,收割简单,多数生产环节都可以用机械代替。如此一来,大豆生产中的成本,主要变成了物质费用,人力费用比例大大降低。机器代替人力越多,大豆生产成本就越低。这对于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的美国是一大利好。美国农场动辄几千亩甚至几万亩,已经实现了高度机械化操作,一个人耕作上万亩农田根本不在话下。
反观中国,由于实行家庭分散经营,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大豆生产仍然维持传统模式,主要依靠人工、耕牛或者小马力的拖拉机耕作,价格自然难与美国匹敌。谷强平等学者曾比较过中美大豆生产的投入费用。根据其分析,2009年至2012年,中国大豆生产的物质和人工平均费用,分别为166.96、133.18元;美国大豆生产的物质和人工平均费用,分别是236.54、21.26元。美国大豆生产的物质费用比中国高69.58元,人工费用比中国却低111.92元。两项合计,美国比中国大豆生产成本整体上低了42.34元。
更为关键的是,美国大豆生产不仅投入成本低,亩产量还比中国高。2009年至2012年,中国大豆亩产量平均为142.46公斤,美国大豆亩产量平均则为201.32公斤,较中国高出58.86公斤。一进一出,美国大豆取得了绝对的价格优势。
目前,“转基因”可能是最神秘、最具争议的农业生产技术。即使在美国,社会大众和科学界对转基因食品仍有不同看法。不过,从美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转基因原理很容易说清,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
1976年,美国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mpany)推出一款高效除草剂,名为农达草甘膦(Roundup)。草甘膦能够抑制深根杂草生长,大大减少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强度。对于大规模农场来说,农达是一个巨大福音。但是,具体到大豆农户,则喜忧参半,因为草甘膦在消灭杂草的同时,也会杀死豆苗。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孟山都公司又组织科学家,利用前期的转基因研究,1993年培育出了抗农达大豆品种。农户买了他们的大豆种子,即使喷洒草甘膦,也不会影响豆苗生长。
转基因技术刚出现时,美国民间甚至知识界,都出现过激烈质疑。不过,经过美国相关部门多年检测,转基因大豆还是取得了商业化资质。大豆农户也抵挡不住节省成本的诱惑,纷纷改种转基因品种。转基因大豆虽然无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却可以让农户放心播散草甘膦,而不必担心豆苗生长,从而大大节省了劳动量和资本投入。
高度机械化、大规模农场,再配上抗农达大豆品种,这些都彻底巩固了美国大豆产业的霸主地位。原来默默无闻的孟山都,一跃成为跨国性的农业集团;原来仅拥有价格优势的美国大豆,现在又成了全球大豆的育种基地。传统的大豆品种及其生产模式,已经很难应对美国大豆的竞争。
这就是近百年来,中美大豆生产地位转换的背后之谜。规模化、机械化和转基因技术,决定了中国大豆的衰落和美国大豆的崛起,也决定了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数千万吨大豆的现实。从长远来看,如果中国天然大豆不能实现技术和规模突破,走出一条特色之路,恐怕很难争得立足之地。中国即使不从美国进口,也得从巴西、阿根廷进口。而巴西、阿根廷的大豆生产,实际上也控制在美国资本手中。
(来源:搜狐财经)【【中美关系】美国大豆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