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包括光照、温度、降水等。光照不足时,干物质积累减少,开花减少,根瘤菌的固氮能力降低,影响荚果及种子的产量。②温度。花生为喜温作物,最高月平均气温低于20~C的地方,便不能正常结实。花生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5~30℃。过多的降水,一方面导致平原地花生根部缺氧,对叶片和分枝增长起抑制作用,叶绿素显著减少,同化率下降,开花减少;另一方面导致丘陵地花生,营养生长过旺,不利于生殖生长。 二、耕作因素 长期以来,在花生种植方面,当地农民有三个倾向:一是过分依赖化肥,很少使用农家肥,或者根本不用农家肥。二是多施、偏施氮肥,不注意平衡施肥。由于受物价等因素的影响,农户大量施用价格低廉的碳酸氢铵,导致氮肥用量过大。即使施用三元复合肥,氮、磷、钾比例搭配往往也不合理。三是连作习惯。花生忌连作,连作可使土壤养分(如硫、钙、硼、钼、锌等)偏耗,引起花生缺素症。 实践证明,氮肥用量过大,会抑制根瘤菌的固氮能力,使植株易徒长。徒长的花生植株过高,茎秆细小,有效分枝减少,开花下针多而形成荚果少,严重的则不结果;用钾肥过多则影响钙的吸收,钾肥使用过少则茎枝细弱,易倒伏;磷肥使用量不足,植株生长矮小,果荚少而小,果仁不饱满,同时降低了花生的耐涝性;充足的钙可使荚果大而饱满,多双仁,提高种子的含油量,缺钙的花生果壳薄,壳纹平滑,果仁不饱满,花生单产低。最终导致土壤物理结构恶化,有机质缺乏,微生物不活跃,花生单盐毒害严重,缺素症突出,病虫害猖獗。特别是80%以上的种植户保持着花生连作的习惯,从而加重了土壤缺素症的发生,其中缺钙最为突出,其次是缺硼。 三、管理因素 在花生生产管理过程中有一个化控环节,即用多效唑等生长延缓剂对花生茎叶喷雾,控制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 1.整修基础设施 切实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应对自然灾害,是控制花生瘪果率偏高的有效措施。花生种植户,一定要整修农田水利设施,做到旱能浇、涝能排。 2.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可以有效调节土壤营养元素的供应状况,减少土壤缺素症的发生,适合与花生轮作的作物有旱稻、玉米、甘薯、大豆等,轮作期为1~3年。 3.科学施肥 ①重视农家肥。每亩使用2000千克农家肥,不但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还能补充各种微量元素,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②平衡施肥。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每亩可按合理的比例施用氮、磷、钾,不偏施或漏施。一般每亩可施碳酸氢铵25~30千克或尿素10~12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氯化钾10~15千克。③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化验结果,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施肥。例如,对于缺钙较重的土壤,每亩可施用生石灰25千克。又如,花生植株后期早衰的地块,每亩可用150克磷酸二氢钾加100克的硼砂,对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以提高结果率和荚果饱满度。 4.有效化控 在花生主茎长有13~14片叶时,喷施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能有效地防止徒长,有利养分转化积累,增加结果数,提高饱果率。对喷后降雨的地块,要及时补喷。 |
|